本報記者 崔玉娟《中國青年報》(2014年10月10日08版)
  “你們住在帳篷里嗎?”,“你們平時穿著藏袍嗎?”,“你們那兒有足球場嗎?”……達瓦羅布去年9月剛到中國人民大學的時候,同學們對這個來自西藏山南的同學充滿了好奇,常常圍著達瓦羅布問個不停。這些問題讓達瓦羅布應接不暇,但是也常常出乎他的意料,因為他的家鄉並不像同學們想象的那樣。
  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作為中國人民大學“千人百村”社會調研的成員,達瓦羅布和5名人大學子一起,走進拉薩才納鄉才納村,領略西藏的人文風情。“即使是作為藏族學生的我,從這樣一個不一樣的角度去觀察家鄉,也有了頗多感觸。”達瓦羅布說。
  2012年,中國人民大學首次在全國100個行政村開展“千人百村”社會調研活動。2013年“千人百村”樣本村擴展至162個。今年,該項目首次走進西藏開展調研活動,期間,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教授親自赴西藏看望慰問調研團隊的同學們。
  才納村調研團隊成員涵蓋大一到大四,其中有兩名藏族同學。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入戶訪談等方式,通過7天的調研,共完成65份問卷。其中33份為進入才納村農戶家中調查完成,23份是在才納村村委會會議室詢問參與活動、到村委會辦事的村民完成,6份在才納村茶館詢問當地村民時完成,3份通過訪談才納村駐村工作隊隊員完成,實踐隊員詳細記錄了才納村64戶人家,284位村民的詳細信息。
  “真正到了西藏,見到的、感受到的還是不一樣。”調研團隊成員、國際關係學院2010級本科生孫潤南說,“每天都是在‘填空’”。
  入村第一天,實踐隊員走訪了幾戶人家之後,發現很多人家大門緊閉。隊員們詢問當地人後得知,當天是藏族傳統節日望果節的最後一天,所有村民都到村部看節日表演去了。同學們決定到節日現場就地採訪。
  村部的景象震撼了同學們。他們看到村民穿著節日盛裝,自編自導自演節目,樂在其中。同學們還看到了原汁原味的氂牛舞,這一舞蹈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讓我們的調研活動一開始就帶著濃濃的藏家風情。”達瓦羅布說。
  談起到第一家藏民家中訪談的情形,調研團隊成員、財政金融學院2011級本科生薑力群記憶猶新。由於語言不通,問卷調查只能靠兩名藏族同學做翻譯,原本只需要40分鐘就能完成的問卷最後花了兩個多小時。
  “我曾擔心過調研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阻礙,比如可能被拒之門外,或是得不到真實的答案,然而在真正開始調研時,村民們真誠、朴實、友好的態度,讓我們覺得之前這些擔心是多餘的。”財政金融學院2011級本科生杜安然說,在一戶村民家中,阿公在跟同學們交談時,阿公妻子坐在一旁,不時會向同學們面露微笑,“雖然有點羞澀”。“當問到阿公收入與支出情況時,阿公要仔細算一算,然後再給我們答案”。那個認真勁兒給杜安然和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
  才納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拉珍說,中國人民大學調研團隊離開後,老百姓普遍反映,“這樣的形式好,學生應該多一些社會實踐”,“他們跟老百姓談得可投機了” 。
  事實上,村民的開放也體現在調研團隊成員與當地同齡人的交流中。由於調研時間在暑假,才納村在外求學返鄉的大學生們,主動和中國人民大學的學生一起開展調研。杜安然對一個跟她同級的當地女生印象非常深:“她是讀英語專業的,非常瞭解外國文化,在學校經常參加中外文化交流活動。”
  通過調研,隊員們發現,才納村村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非常高,九年制義務教育在10年前就已普及,很多年輕人都上過大學。
  第一天調研活動過後,調研團隊在整理調查問卷、錄入數據時發現了問題,“我們走訪的更多的是家庭條件較好的村戶,這使得我們的問卷調查結果並不具備代表性和說服力。”信息資源管理學院2012級本科生劉子豪介紹,在之後的調研中,同學們及時優化了抽樣方式,調整了採訪人員結構,彌補之前工作中的疏漏,其中也包括對問題設置的調整。
  結束調研工作時,隊員們一致感到:“才納村的居民無論家庭條件如何,都有著昂揚的心態、熱情的態度、幸福的微笑。他們並不以物質條件的好壞作為自己幸福的標準。”
  在調研團帶隊教師、中國人民大學團委副書記阿勒泰·賽肯看來,不同民族文化間的交流和互動,與調研活動本身同樣重要,“千人百村”調研隊走進西藏,是具有標誌性意義的。  (原標題:收穫藏民的質朴與友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b20hbky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